孤独,是无法言说的寂寞、是心灵深处的空旷、是一抹永恒的暗影。
诗词人于尘世的喧嚣中,亦或寂静的角落里,以诗为笺,倾诉那如影随形的孤寂况味。
是呐喊,是低吟,是真实情感的传递,也是对生命、对自然万物的感悟。
—— 01 ——
孤舟蓑笠翁,
独钓寒江雪。
大雪纷飞,天寒地冻,千山万径,人鸟绝迹,唯一老翁,孤寂中尽显不屈。
出自唐代文学家、思想家、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作品《江雪》。
柳宗元,出生自传统豪门、望族河东柳氏,被推为“游记之祖”,留下诗文600多篇,骈文100多篇。
除了这首《江雪》,我们上学时还学过他的《捕蛇者说》。

而《江雪》这首诗,也是柳宗元因参与“永贞革新运动”被贬谪到永州后的作品,表达诗人凄冷孤寂却又不屈的内在精神。
—— 02 ——
昨夜西风凋碧树,
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
西风代表着秋,而秋代表着肃杀,一个“凋”既能感受到萧索,又能感受到孤寂。
而这种孤寂不在庭院、小楼,而是延绵至天涯,孤独中又带着惆怅。
出自北宋神童、丞相、文学家晏殊的作品《蝶恋花·槛菊愁烟兰泣露》。
晏殊一生仕途顺遂,且颇有文学造诣和建树,是范仲淹、富弼、欧阳修、张先、王安石等人的老师或贵人。
当然,他的儿子晏几道的词也颇为考究和知名,这在小编前面的文案中屡有提及。
—— 03 ——
风也萧萧,雨也萧萧。
瘦尽灯花又一宵。
风雨潇潇之夜,孤枕难眠,凄苦孤独中,一天又一天,一夜又一夜,就这么熬着油尽灯枯。
出自清代最知名的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《采桑子·凄凉曲》。
的确够凄凉,从贵族到没落,从得宠到失幸,有人说,他就是《红楼梦》中贾宝玉的原型。

而光芒的,一直是他的艺术才华。
—— 04 ——
拣尽寒枝不肯栖,
寂寞沙洲冷。
良禽择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事。而我已经拣遍了所有的枝杈,都不想在上面栖息,宁愿在沙洲忍受孤独、寂寞、凄冷。
有点不愿与世俗为伍,不肯低头就范,不愿立于矮墙之下,这种孤独是高手的孤独,是傲气的孤独。
出自大文豪苏轼的作品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。
—— 05 ——
欲将心事付瑶琴。
知音少,弦断有谁听?
高山流水难觅知音,终究是曲高和寡。
出自南宋抗金名将、民族英雄、军事家、战略家、书法家岳飞的作品《小重山·昨夜寒蛩不住鸣》。
岳飞的事迹,众所周知,一心北上,收复中原,本是战绩赫赫,胜利在望,朝廷却主张议和。

知音难觅,壮志难酬,终是辜负了英雄的一腔热血。
—— 06 ——
举杯邀明月,
对影成三人。
明月、诗人、影子;孤独、孤寂、孤傲。
出自大唐著名诗人、诗仙李白的作品《月下独酌四首·其一》。
正值诗人官场失意之时,当然,李白在官场也鲜有得意。
不是诗人无才,而是朝廷不能任人唯贤、认人为能,一身才华无处施展,而又不愿同流合污、与鼠辈为伍。
苏轼在他的作品《点绛唇·二之一》中也写到:与谁同坐,明月清风我。
异曲同工。
所以,二人一样,有孤独、寂寞,又有着孤傲。
—— 07 ——
古道西风瘦马。
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。
枯藤老树有昏鸦,小桥流水伴着人家,古道西风下有瘦马,而夕阳与谁相伴?
潇潇悲凉中,谁与我为伍?
出自元代戏曲家、散曲家、散文家、元代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作品《天净沙·秋思》。
—— 08 ——
万里悲秋常作客,
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红颜已老,英雄迟暮,穷困潦倒,客居他乡,年老多病,无依无靠,看的人不禁潸然泪下。

出自范闲~~~~大唐现实主义诗人、诗圣杜甫的作品《登高》。
—— 09 ——
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
凄凄惨惨戚戚。
出自宋代婉约词著名代表人物李清照的作品《声声慢·秋词》。
李清照的一生,起起伏伏,颇具传奇色彩,早年嗜酒好赌,人性一姐,晚年目睹山河破碎、丈夫离世、被骗婚、疾病缠身。
而这首词正是晚年亲眼目睹国破家亡、自己颠沛流离、沦落天涯的凄苦孤独景象,闻者伤心、听者落泪。
—— 10 ——
念天地之悠悠,
独怆然而涕下。
出自唐代文学家、诗人陈子昂的作品《登幽州台歌》。
陈子昂是有见识、有才能的文人,但不被武则天待见,还曾因株连被下了大狱。
所以,诗人一直是苦闷的。

在一次征讨契丹的战争中,陈子昂有勇有谋,但很多建议都不被采纳,多次错失良机。
诗人感慨颇多,随写下此诗,而诗的前两句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”更是流传至今。
—— 11 ——
无言独上西楼,月如钩。
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。
出自千古词帝李煜的作品《相见欢·无言独上西楼》。
这才真的是国破家亡,作为亡国之君,过起了囚禁生活,这个落差岂是一般人能理解的。
向谁说?谁又愿意听?谁又能听得懂?
孤独的诗句,如深夜的灯火,虽微弱,却明亮;如寒风中的一片落叶,孤单却不失优雅;夜空中闪烁的寒星,虽清冷却有着动人心魄的力量。
孤独并非是生命的荒芜,而是心灵在静谧中的沉淀与升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