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人不是一座孤岛
“这无法避免,却是为人的妙处之所在”
人不是一座孤岛,茕茕孑立;每个人都是一小块陆地,是整体的一部分。倘若海水冲走一个土块,欧洲也跟着变小,就像冲走了海岬的一角,就像冲走你朋友或你自己的领地。每个人的逝去都是我的损失,因为我与全人类同在;所以,永远别问这丧钟为谁而鸣;它是为你而敲。——约翰·多恩《 人不是一座孤岛,神学冥想之十七》
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其他人,无论我们喜不喜欢。我们的每一个动作,或者行动的意图都会对别人产生影响,别人的动作也影响着我们。当有人妨碍到我们或是讨我们嫌的时候,这并不是件值得抱怨的事,人生就是如此。而且,如果有其他人的支持,要想做成大事也会容易得多。
你所作出的每一个重要的选择(不是指那种要不要喝杯茶、该看哪个电视节目的小事)都会影响到他人,所以,你得明白它将造成的影响并为此负责。假如你在社交媒体上贴出一些侮辱性的言论,你所应对的对象并不只是一个名字或一条评论而已,那可是一个真实的人啊。好吧,那是一个正好与你意见不合的真人,但是,这个人也是有血有肉的,谁知道他背后的故事呢?你不知道对方的信念是如何形成的,也不知道对方在生活中面对着怎样的挑战,但你却知道你的帖子会有怎样的影响。

02
以牙还牙不可取
“从小错到大错,相互作用只会错上加错”
当有人做出伤害你、得罪你、激怒你或让你尴尬的事情时,你想要以牙还牙是很正常的。但正常不等于正确。这当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,通常只会加深敌意,到最后双方都会犯下许多错事,没有任何好结果。无论是小错还是大错,相互作用只会错上加错。与同事或家人的口角是如此,历史显示国际层面的纷争亦然。
假如你的邻居在没有与你商量的情况下,把你家越界的树砍掉一半,这是不对的。可是,如果你以把车堵在他们的车前面不让他们把车开出来作为回敬,那也是错的。你只是把情况搞得更糟而已,并且把自己的水平拉得跟他们一样低,而且给了他们充分的自由把音乐开得很大声,直到深夜。从很多层面上来说,你做了错误的选择,也丧失了道德的高地。

03
入乡随俗
“规则的内容并不重要,
重要的是你得遵守它们”
这是一个关于融入和不冒犯、不打扰的法则。虽然是尊重别人的问题,但不仅限于此。即便这需要努力,但只要你的一举一动体现出融入感,你所获得的成效就会大得多。人们会更乐意接纳你,因此也更加心甘情愿地为你提供你想要的东西——合作、帮助、支持、关注和尊重。
我的一个朋友曾搭乘火车穿越泰国和马来西亚的边界。那是一条乡村铁路,并非观光客所选用的路线。这两个国家紧挨着,但却很自然地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。在过了边界之后,我这位朋友与一个模样很酷的马来西亚年轻人攀谈起来。聊着聊着,他们谈起了文化差异的话题,那个男人承认自己确实觉得她的短裤和背心上衣有些失礼。他礼貌地建议说,为了在马来西亚的每一次互动都顺利(尤其 是在非旅游路线上),长一点的短裤和常规一点的T 恤衫是很有必要的。
04
不要以貌取人
“如果我提高对他人的期许,
对方也会给予我更好的回应”
我有一位极其聪明的远方亲戚,他曾建立一个小型商业帝国,后来他把它卖掉,自己也退了休。就像德比郡(他的故乡)的人说的那样,他挺有钱。但是,你看到他一定想象不到。他的衣着破旧,头发也乱蓬蓬的。我曾看到高档商店和饭店的人把他当成精神病、醉鬼或是有点“不对劲”的人。其实,他只是对衣着、外表等身外之物毫不在意罢了。老实说,这还挺令人耳目一新的。
诚然,有些人的内在就有如其外表,但是你不能臆断。这条法则教你大致了解一下别人的内在,也许外表并不是对其内在的真实反映。并且,这体现了你待人接物的态度。如果我提高对他人的期许,对方也会给予我更好的回应。这意味着我获得了更多的合作,交到了更多的朋友。给别人第二次机会,也是给自己第二次机会。

05
每个作用力势必会产生
一个等量而反向的作用力
“如果你逼迫别人,对方就会还击”
这当然是牛顿的第三运动定律,但它同时也是与他人互动的一个法则。如果你逼迫别人,他们也会反过来逼迫你。你不能责怪对方,他们不过是遵从自然定律罢了。父母和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。父母越限制孩子的独立性,孩子就越叛逆。但这绝不是唯一的例子。
怎样应对与你意见不合的人,这是一个绝佳的类比。永远追求共识而不是冲突。小心地应对他们,你就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。要是使用武力,你就会碰壁。当然,我希望你们已经认识到这条法则也有积极的一面。你对别人付出,对方也会回报你。也许并不是立刻回报,但是,假如你一辈子都慷慨大方,你会发现你对人性的评价会更高,因为人们也会投桃报李。
06
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
“睁大双眼,小心陷阱”
在 19 世纪,许多美国酒馆都会提供免费的午餐。有时候是一顿像样的饭,不过,你当然希望有一杯佐餐酒,也许是两杯,但这些酒可不是免费的。其实,这里面总有陷阱,尽管过于愤世嫉俗不是一个好品质,但适当的怀疑绝不是一件坏事,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好得不真实的馈赠的时候,因为它可能就是不真实的。
盈利是一切商业组织的目标。即便你不知道商家是如何赚走你口袋里的钱的,他们会在正常的交易中赚你的钱。买一赠一不可能真的免费送你一件商品,而是以半价卖给你两件商品。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,如若不然你可能一件都不想买。
我并不是说你应该拒绝一切看似免费的东西。我只是说它们并不是真的免费,所以你得弄明白你真正需要付出的是什么,然后再判断是否值得。从对方或公司的角度来看,弄明白他们的意图。通晓些世故人情,了解每笔交易的真正性质,这样你便能作出适当的选择。

07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
“如果你希望得到善待,你就有责任尊重他人”
我们都知道自己想做体面、优秀、善良的人。有的时候我们会感情用事,很难看明白行事的正确方式。这条法则可以提醒我们,这其实很简单。如果互换一下角色,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?这就是你应该有的待人之道。
这条法则主张让我们做一个好人,也主张保持道德高地,还主张鼓励别人善待你。它还主张为自己赢得受尊重的权利。如果你希望被人善待,你就有责任尊重别人、照顾别人、聆听他们的想法、支持他们,在解决问题时寻找双方都认可的方法。如果你做不到,你就无权要求别人回报你。即便有的人拒绝还之以礼,你也要坚持以礼待人,原因就在于此。
这并不只在起争执的时候适用。当你同店员微笑、感谢伸出援手的人、在拥挤的地方礼让其他车辆,以及帮助老太太过马路的时候,它也同样适用。其实,在生活中,只要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对待别人,这就很容易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。
08
给自己一点时间
“从前的常态已逝,新的常态终会到来”
有时候,情况会变得很糟糕、非常糟糕,如同灾难。在你遭遇分手、失去亲人、自然灾难、裁员或其他重创时,在接下来的几天,甚至几个星期里,你都很难看得开。你的内心常常会与已经发生的事情作斗争,如果这件事是你始料未及的,也许你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都会备受打击。
但总有一天,你会坦然面对这些事实。你永远也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而开心,但是它们最终还是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。我可以回首面对那些伤心的过去(我们都可以),我现在把它当成我自己的一部分,是它们成就了今天的我。我远远地回头望,一切都还好。并不一定是美好的回忆,但可以接受。我甚至可以说,有几件在当时看来非常可怕的事到如今也已经云淡风轻了,而且我也意识到,它们为我带来了长远的收获。
所以,我想这条法则是说,当你遭遇黑暗时,想象一下你在两年、五年或十年后的心境。你会认识到,尽管你现在很痛苦,但这种状态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。即便你每每回顾仍感悲伤,一旦你找到了新的常态,你也会得到它所附带的全新的幸福,重新找到生活的热情与激情。